倔強少年張楊揚的追夢路
兩年前,15歲的張楊揚在臺北一場技藝競賽中失利,心有不甘的他一頭沖進大雨中,要“讓雨水淹沒自己的眼淚”。
“我從小就是一個很要強的人,心里總有股不服輸的勁?!比缃裾驹谟浾哐矍暗倪@位少年,17歲的臉龐透著同齡人少有的成熟穩重。
今年6月,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頒發首屆“鳳凰計劃”獎學金,張楊揚是10名獲獎者之一。該獎項專門鼓勵在臺就讀高級職業學校、五年制??茖W校的品學兼優的大陸配偶子女。
逆境中早熟的孩子
張楊揚出生在臺灣,父親是臺灣人,母親是西安人。由于父母離異,他自幼一直與母親、姐姐生活。
“他是個早熟的孩子,從小就特別獨立,也很懂得體諒家人?!蹦赣H劉曉娟說,自己在臺灣人生地不熟,離異后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,一切都要從頭開始,幸好孩子聽話,讀書用功。
由于是單親家庭,張楊揚的家境并不好,水電、房租、學費等支出僅靠母親一人微薄的薪資支撐。為減輕家里負擔,姐弟倆經常出去打工補貼家用。
“媽媽和爸爸離異后,在臺灣沒有其他親朋好友協助,一切都要靠自己,很辛苦?!睆垪顡P說,“姐姐之前罹患癌癥,花了很大一筆醫療費,后來為就讀私立大學還申請了貸款。我的身體也不是太好,龐大的費用讓家里面臨不小的經濟壓力?!?/p>
盡管身處逆境,但一家人互相扶持,努力改變命運。劉曉娟發現兒子性格內向、朋友不多,小學時就鼓勵他參加各種作文競賽,鍛煉他的表達能力。張楊揚學習勤奮,還常常幫媽媽做家務。為了減輕家里的壓力,初中畢業后他選擇進入職校就讀,在校期間成績一直保持年級第一。
“兩個孩子特別不容易,也特別優秀。他們知道,只有讓自己變強,才可能爭取更好的未來?!闭勂鹨浑p兒女,劉曉娟既心疼又自豪。
倔強少年的大廚夢
張楊揚喜歡研究美食,而且把自己的那份“倔”勁投入其中。
“媽媽要出去工作,所以我從小就學會了自己做飯菜?!睆垪顡P說,平時在家他會研究食譜,不斷嘗試。
目前,張楊揚正在新北市莊敬高職的餐飲管理科學習,課程包括面包烘焙、西點制作、飲料調制等。他已考取面包烘焙證和飲料調制證,接下來準備參加西餐考試。平時他會去臺北的餐廳打工,在實踐中學習技術、積累經驗。
“我是學校飲調社社長,平常要協助老師做課前準備,清點食材及領貨,維持課堂秩序,確保教室整潔,有時還會和老師討論上課進度?!睆垪顡P說,這些工作讓他得到了很大鍛煉。
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去知名賓館飯店實習,并舉辦“弱勢家庭寒冬送暖尾牙服務”公益活動,每次張楊揚都積極參加。他說,社會實踐幫助他積累經驗,體會如何將服務業做好,公益活動能幫到很多有需要的人,充實了他的生活。
“這兩年的年夜飯都是我做的,媽媽和姐姐都很喜歡吃?!睆垪顡P說這話時露出燦爛的笑容,生活中的艱辛苦澀并未在他臉上留下痕跡。
雖然還在念高中,但張楊揚已經有了創業規劃:“我想開西餐廳,讓大家都能品嘗到我研發的精致美食?!?/p>
呼吁多關心大陸配偶及子女
張楊揚說,雖然他出生于兩岸婚姻家庭,但在臺灣成長并沒有覺得自己的身份有多特殊,因為周圍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陸配子女。
據統計,自1989年大陸首例涉臺婚姻在廈門登記以來,兩岸婚姻數量增長迅速。截至2017年12月,在大陸辦理結婚登記的兩岸婚姻已逾37.8萬對,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000到10000對的速度增長。
最近,有民進黨政客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歧視陸配的言論,遭到島內社會強烈批評。張楊揚說,那是個別人的言論,不代表所有臺灣民眾的想法?!坝行┤讼敕ū容^極端,對我們這個群體抱持不友善的態度?!彼M_灣社會各界對陸配群體還應多一些關心和幫助,善待陸配子女。
近年來,兩岸都舉辦了一些幫扶大陸配偶及其子女的活動,張楊揚也參與過。不久前,他剛參加了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組織的“2018年臺灣勵志青年大陸參訪團”活動,在北京和河南訪問8天。
“當地民眾對我們都很友善?!彼f,小時候媽媽帶他回大陸,去過西安、廈門、武夷山等地。大陸的風景、文化和美食,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。
“我希望多回大陸看看,也許將來會在大陸創業,去圓我的美食夢?!睆垪顡P說。(記者鐘群 查文曄)